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的安装与使用

苟蔚勇

苟蔚勇.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的安装与使用[J]. 油气储运, 1997, 16(9): 50-51.
引用本文: 苟蔚勇.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的安装与使用[J]. 油气储运, 1997, 16(9): 50-51.
Gou Yuyong. The Instal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mbustible Gas Indicator[J]. Oil &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1997, 16(9): 50-51.
Citation: Gou Yuyong. The Instal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mbustible Gas Indicator[J]. Oil &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1997, 16(9): 50-51.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的安装与使用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苟蔚勇   工程师,1966年生,1989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山东)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现在长庆油田马家滩炼油厂从事仪表计量、节能技术与管理工作

    *751408, 宁夏自治区灵武; 电话: (0934)8025946。

The Instal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mbustible Gas Indicator

  •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是油田、炼油厂及油品储运区域生产装置的安全必备设施。目前,在使用和安装设计中尚无一般规则可循,现就固定安装式检测报警系统的安装与使用过程做一介绍。

    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按测量探头的工作原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半导体气敏元件; 另一种是催化燃烧式。半导体气敏元件对可燃气体反应灵敏,但定量精度较低; 催化燃烧式的定量精度较高,仪器示值的重复性较好,两者应用均比较广泛。

    测量探头安装位置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能否及时报警,因此,安装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在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测量探头应固定在可能存在泄漏气体的死角。这一点适用于所有的可燃气体场合。

    (2) 被测可燃气体的密度。在可燃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的环境(例如天然气、氨、氢、乙炔等)中,测量探头应位于可能泄漏点的上方; 反之,在密度较空气大的环境(如液化石油气等)中,则应位于其下方。

    (3) 风向的影响。在空气流通的场合,探头位置应考虑风向的影响,必要时可结合当地常年风向方·位,使探头位于泄漏气体的下风口。

    (4) 雨水和尘埃的影响。在室外或非常潮湿的室内安装时,应有防雨罩。对于灰尘较多的环境,应考虑防尘措施。

    (5) 测量探头周围的自由空间。探头的安装应考虑到便于维护和检定,其周围应保持一定的工作空间,一般以不小于0.3m为宜。

    大型装置区(如集输站、油库、罐区、炼油化工装置)存在多处可能漏泄点,可采取均匀布设与可能的重点泄漏点单独布设相结合的方式。均匀布设时,各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为15~25m,可根据装置区设备安装的密集度和生产过程安全要求程度适当增减。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的显示仪表通常安装在安全区内,它与测量探头的电缆连接应符合防爆安装要求。

    系统的电缆单独敷设时,一般不需专门的屏蔽,但从安全防爆角度考虑,电缆应用镀锌铁管穿管防护。如果必须与动力电缆并行敷设,可采用屏蔽电缆。仪表盘后接线端子排列,要注意将电源接线端子与信号接线端子隔离分开,以防电源的强电压窜入仪表信号回路,损坏仪表,甚至由连接电缆进入探头所在的危险场合,使仪器反而成为事故的隐患和祸端。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显示表的刻度,通常是用可燃气体最低爆炸极限浓度(LEL)的百分值来显示的,指示范围为0~100%LEL。在实际使用中,若报警值的设定过低,则报警过于频繁,久而久之会麻痹操作者的警觉性; 若定得过高,则会因为报警过迟来不及采取措施而造成危险。

    目前使用的报警仪都有两级报警设定值,上述问题的处理就比较容易。例如将第一级和第二级报警值分别设定在20% LEL和50% LEL, 并可对二者在报警灯光颜色、警笛音调上加以区别。考虑到造成报警的气体泄漏情况及产生的后果不同,报警值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通常情况下,一级报警设定到30% LEL是可行的。以上数值应由安全、消防管理部门负责审定实施。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器的维修保养工作也很重要,例如定期的仪表检查、检定工作。仪表厂商应与用户共同解决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原联邦德国Drager公司就规定,仪表的定期检查工作必须由该公司的产品维修机构培训认可的专业人员承担,否则公司对仪表的可靠性不负责任。各级管理机构还应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在技术业务上纳入计量部门或其他专门机构管理。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6-12-03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8-22
  • 刊出日期:  1997-09-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